时间: 2025-04-24 08: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45:15
外壕:字面意思是指位于城堡或要塞外围的壕沟,通常用于防御目的,与内壕(位于城堡内部)相对。外壕可以有水或无水,其主要功能是增加防御层次,阻碍敌人的进攻。
在文学中,外壕可能象征着障碍或隔离,如在描述两个世界或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军事或历史讨论中,它是一个专业术语。
外壕一词源自军事防御工事的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主要局限在历史和军事领域。
在历史上,外壕是城堡和要塞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防御需求和建筑技术。
外壕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坚固和防御,也可能引发对历史战争和冲突的反思。
在参观历史遗址时,我曾亲眼见到过外壕,它让我对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外壕可以被比喻为心灵的屏障,保护着内心的秘密和脆弱。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被外壕环绕的城堡,夜晚的月光下,水面上反射着微光,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宁静而神秘的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如欧洲的城堡和日本的城池,外壕都是常见的防御结构,但其设计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外壕作为一个历史和军事术语,虽然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这个词不仅增加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历史和防御工事有了更深的认识。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壕】
(形声。从土,豪声。本义:护城河)。
同本义。
【引证】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雁迷寒雨下空壕。
【组词】
壕闸、 壕池、 壕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