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3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33:18
外埠: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外地的城镇”或“非本地的城市”。它通常用来指代一个人居住地以外的其他城镇或城市。
在文学中,外埠可能用来描述主人公的旅行经历或对外地的好奇和探索。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一个人要去或刚去过的城市。在专业领域,如物流或商业,外埠可能指代需要配送或服务的非本地地点。
外埠这个词源自汉语,由“外”和“埠”两个字组成。“外”表示“外部”或“非本地”,而“埠”原指码头或港口,后来泛指城镇。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埠逐渐被用来指代任何非本地的城镇或城市。
在文化中,外埠**常常与离乡背井、外出打拼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为了生活或梦想而离开家乡的社会现象。
外埠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冒险和新奇。对于一些人来说,去外埠可能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挑战,而对于另一些人,则可能带来思乡和不安。
个人经历中,外埠可能与旅行或工作调动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工作需要频繁前往外埠,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成长的机会。
在诗歌中,外埠可以用来描绘旅人的心境:
踏上外埠的街道, 心中满是未知的期待, 每一块石板, 都诉说着远方的故事。
外埠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火车站、陌生的街道和不同的地方口音,这些都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或音乐作品来表现。
在英语中,外埠可以对应为“out-of-town”或“foreign city”,但这些词汇在情感色彩和使用频率上可能与中文中的外埠有所不同。
外埠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人们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反映。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埠】
同本义。
【引证】
《篇海类编》-埠,见《大明律》,官牙埠头,船埠头。谓主舶客商买卖货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