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5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50:48
“外境”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外部环境或外界的情况。它可以指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条件,也可以指社会环境,如政治、经济状况,或者是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如工作场所、居住地等。
在文学作品中,“外境”可能被用来描绘人物所处的环境,以此来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或命运。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外境”来描述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或挑战。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社会学,“外境”可能特指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
同义词“环境”更侧重于指围绕某一主体的所有外部条件,而“外境”则更强调与“内”相对的“外”。反义词“内境”则指的是内部环境或内心状态。
“外境”由“外”和“境”两个字组成。“外”字自古以来就有“在外面”的意思,“境”字则有边界、区域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外境”常用来指边疆或外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环境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外境”与“内境”常常被用来对比,强调内外和谐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境”的概念也变得更加复杂,涉及到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关系。
“外境”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挑战和适应,也可能引发对未知或陌生环境的恐惧或好奇。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外部变化时需要保持灵活和适应性。
在个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外境”,比如搬到一个新城市、开始一份新工作或旅行到一个陌生的国家。这些经历都是对“外境”适应能力的考验。
在诗歌中,“外境”可以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如:“夜幕低垂,星辰点缀外境,静谧如画。”
想象一片广阔的草原或沙漠,风声呼啸,这些都可以是“外境”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外境”可以对应为“external environment”或“outer circumstances”,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这个概念的表达和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
“外境”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和社会环境,也反映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外境”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我们所处的世界。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境】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境,疆也。 、 《吕氏春秋·赞能》-至齐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