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5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57:57
外在: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事物的外部或表面特征,与“内在”相对。它强调的是可见的、表面的或者非本质的方面。
在文学中,“外在”常用来描述人物的外貌、行为或环境,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对比。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指代某人的外表或外在表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外在”可能涉及对现象的外部解释或观察。
同义词:表面、外部、外观 反义词:内在、内部、本质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例如“表面”更侧重于最外层的覆盖,而“外在”则可能包括更广泛的外部特征。
“外在”一词源自汉语,由“外”和“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外”指的是外部或外面,而“在”表示存在或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外在”逐渐被用来描述事物的非内在特征。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容易被外在的表象所吸引,而忽视了内在的价值。这种现象在消费文化中尤为明显,广告和媒体经常强调外在的美观和吸引力。
“外在”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肤浅或表面化,有时会带有贬义。它也可能引发对真实性和深度的思考,提醒人们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仅凭外在的印象来评价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故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外在”:
外在的光鲜, 掩盖不了内心的暗淡。 真正的美丽, 源自灵魂的深处。
看到“外在”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闪亮的珠宝或华丽的服饰,听到与之相关的可能是描述外表的赞美或批评的话语。
在英语中,“外在”可以对应为“external”或“outward”,它们在不同语境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和含义。
通过对“外在”的深入学习,我更加意识到在评价事物或人时,内在和外在的重要性。这个词提醒我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要注重深度和真实性,避免仅停留在表面。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