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0:11
“总动员”字面意思是指动员所有可用资源或人员,通常用于军事、政治或紧急情况下的全面动员。基本含义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以达到某个目标。
“总动员”一词源于军事术语,最初指在战争时期动员全国所有军事和民用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用于描述在其他紧急或重要情况下的全面动员。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总动员”可能与团结、牺牲和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相关联。例如,在二战期间,许多国家进行了总动员,这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总动员”这个词可能引发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让人联想到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的场景。它也可能带来一种紧张和压力的感觉,因为涉及到全面的投入和牺牲。
在个人生活中,“总动员”可能体现在家庭成员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共同努力,如家庭成员在照顾生病的亲人时的全力以赴。
在诗歌中,“总动员”可以用来形容自然界的生命力:
春风总动员,万物复苏间, 花开满山野,生机盎然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团结一致,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鼓声、集结号等,传达出一种紧张和动员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总动员”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general mobilization”或“total mobilization”也指全面的动员。
“总动员”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传达了全面动员的概念,还体现了团结、责任和紧迫感等价值观。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总】
(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总,聚束也。 、 《广雅》-总,结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史记·孝景帝》-令徒隶衣七总布。 、 《汉书·王莽传》-总布二匹。 、 《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 、 《新唐书》-以麻总发。
【组词】
总发、 总角之好、 总丱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员】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