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3:0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3:08:22
“恶心烦”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强烈的厌恶感或不适感,伴随着心理上的烦躁或不愉快。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感到恶心并因此感到烦恼”。
在不同的语境中,“恶心烦”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强烈程度和具体情境的适应性。例如,“厌恶”可能比“恶心烦”稍微正式一些,而“讨厌”则可能更加口语化。
“恶心烦”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恶心”和“烦”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表达一种复合的负面情感。在语言的演变中,这种组合词汇在表达具体情感时更加生动和具体。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恶心烦”可能与特定的社会现象或文化价值观相关联。例如,在强调礼仪和和谐的社会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被视为不够礼貌或过于直接。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可能会联想到不愉快的经历或令人厌恶的事物。它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人在描述类似情感时更加生动和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遇到令人不快的事情时使用这个词汇,如对某种食物的反感或对某人的行为的不满。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恶心烦”融入到描述人物心理状态的句子中,如:“他的心中充满了恶心烦,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束缚。”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些令人不适的画面,如脏乱的环境或恶心的食物,来增强“恶心烦”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播放一些刺耳的噪音或不和谐的音乐来模拟这种感觉。
在不同的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表达这种复合的负面情感。例如,英语中可能使用“disgusted and annoy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恶心烦”这个词汇在表达强烈的不适感和厌恶情绪时非常有用。它不仅能够传达具体的情感状态,还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提高沟通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