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3:49
天地诛戮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地所不容的诛杀”。其中,“天地”指的是自然界和宇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正义;“诛戮”则是指严厉的惩罚和处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罪大恶极,连天地都不容的罪行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天地诛戮 常用来形容那些违背天理、道德沦丧的行为,如背叛、谋杀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用以强调某些行为的严重性和不可饶恕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天地诛戮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道德和法律观念。在古代,人们认为天地有灵,能够见证和评判人间的一切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强调某些行为的极端恶劣和不可饶恕。
在传统文化中,天地诛戮** 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道德和法律的敬畏。这个成语强调了社会对极端罪行的不容忍,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正义观和道德标准。
天地诛戮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道德谴责和正义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违背天理、道德沦丧的行为,引发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严重的违法行为或道德败坏的**时使用这个成语,以强调其严重性和不可饶恕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天地不容,诛戮之罪,
人心背离,道德沦丧。
天地诛戮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审判场景,或者在电影中看到的严厉惩罚场面。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刑场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审判的钟声或刑罚的执行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redemption”或“unforgivable sin”,强调行为的不可饶恕性和道德上的极端恶劣。
天地诛戮 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道德和法律意义,它强调了社会对极端罪行的不容忍。在学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古代社会的正义观和道德标准,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这个成语在强调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方面,对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若有瞒昧,天地诛戮。
如果背叛诺言,就会~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诛】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诛,讨也。 、 《白虎通》-诛,代。诛犹责也。 、 《周礼·太宰》-诛以驭其过。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诛求无厌。 、 《礼记·曲礼》。注:“罚也。”-齿路马有诛。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 、 《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 、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
【组词】
诛放、 诛远、 诛惩、 诛心
4.
【戮】
(形声。本义:斩,杀)。
同本义(表示处以死刑,特指杀死人后陈尸示众)。
【引证】
《说文》-戮,杀也。字亦作剹。 、 《周礼·掌戮》注-戮谓膊焚辜肆。 、 《荀子·王制》-防淫除邪,戮之以五刑。 、 《资治通鉴》-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
【组词】
戮佞、 戮身、 戮挫、 戮杀、 戮害、 戮罪、 戮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