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2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27:59
“清浊难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清澈与混浊难以分辨或澄清。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复杂,难以区分或解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情况复杂,难以明辨是非或解决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清浊难澄”常用来描绘复杂的情感或社会现象,如在描述历史**或人物关系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无奈或困惑。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复杂的案件或政策问题。
“清浊难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特别是在道家和儒家的文献中常见。它反映了古人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和对复杂性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在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清浊难澄”常常与道德判断和是非分辨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无奈和对正义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困惑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人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处理一个复杂的家庭纠纷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清浊难澄”的含义。各方立场复杂,难以找到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世事如棋,清浊难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画面中有一条河流,上游清澈,下游混浊,难以分辨源头。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古典音乐,旋律复杂,难以捉摸其主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ixed bag”或“a complex situa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清浊难澄”那种深刻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清浊难澄”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无奈和困惑。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世界的复杂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曰北阳水。-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