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0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04:28
“没脸没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没有面子和尊严,形容某人不知羞耻,不顾及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看法,行为放肆无忌。
“没脸没皮”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个人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含义也有所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面子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没脸没皮”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一种评价标准。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不顾他人感受、自私自利的行为。它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厌恶和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行为不检点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用“没脸没皮”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间多有没脸没皮人,笑看风云变幻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顾他人感受的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强烈、表达反叛或无拘无束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meless”或“without shame”,它们在含义上与“没脸没皮”相似,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
“没脸没皮”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一种评价标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自己的行为中保持适当的尊严和羞耻感。
好一个赵老犟,~,想趁人家言语有失,白拣人家姑娘。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
3.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4.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