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0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06:51
清洌可鉴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澈得可以照见物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水质非常清澈,透明度极高,以至于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水中的物体或人的倒影。
在文学作品中,清洌可鉴 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如山泉、湖泊或溪流,以增强场景的美感和纯净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水质或透明度时,人们可能会使用类似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或水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水体的透明度或纯净度。
同义词:清澈见底、透明如镜、晶莹剔透 反义词:浑浊不堪、污秽不洁、混沌不清
清洌可鉴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即形容水质的清澈和透明。
在文化中,清澈的水常常被赋予纯洁和宁静的象征意义。清洌可鉴** 这个成语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频繁出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纯净环境的向往。
清洌可鉴 这个词汇给人以清新、宁静和纯净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以及心灵的净化和平静。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遇到一条溪流,水清洌可鉴,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那一刻的宁静和纯净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山泉清洌可鉴,
映照着蓝天白云,
心灵在此洗涤,
尘世烦恼尽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间溪流的画面,水清洌可鉴,周围是翠绿的树木和宁静的氛围。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宁静和纯净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rystal clear" 或 "as clear as crystal",用来形容水或其他物体的透明度和清澈度。
清洌可鉴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水质的清澈,也象征着纯净和宁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美感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并激发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洌】
清澄。
【引证】
《说文》-洌,水清也。从水,列声。 、 《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 、 《文选·宋玉·高唐赋》-洌风过而增悲哀。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洌。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洌。
【组词】
洌风、 洌清
寒冷。
【引证】
张衡《思玄赋》-玄泉洌清。 、 《易·井》-洌寒、泉食。
【组词】
洌风、 虎啸风洌;洌洌、 洌气、 洌清
3. 【可】
4.
【鉴】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 、 《广雅》-鑑谓之镜。 、 《淮南子·主术》-借明于鑑以炤之。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鑒。 、 《庄子》-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 、 《周礼》-春始治鑑。
【组词】
鉴诸、 鉴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