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4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43:48
“清浊同流”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清澈的水和浑浊的水混合在一起流动。基本含义通常用来比喻不同性质的事物或人混杂在一起,不分好坏、不分清浊。
在文学作品中,“清浊同流”常用来形容社会现象,如正直与邪恶的人共处一地,或者高尚与低俗的文化并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个环境或群体的复杂性,比如“这个社区清浊同流,什么样的人都有”。在专业领域,如环境科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水质污染的情况。
同义词“混杂”和“杂糅”强调的是混合的状态,而“鱼龙混杂”则更强调好坏参半的情况。反义词“泾渭分明”和“清一色”则分别强调界限分明和单一性质。
“清浊同流”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后来被引申到社会和人文领域,用以描述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语言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比喻意义的扩展和深化。
在**文化中,“清浊同流”常被用来批评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它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纯洁性的向往和对现实复杂性的无奈。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完美和矛盾,以及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无力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区工作,那里的人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个社区可以说是清浊同流,但正是这种多样性让社区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浊同流,岁月如歌,/ 在混沌中寻找光明,/ 在纷扰中坚守初心。”
想象一条河流,上游清澈见底,下游却因各种污染变得浑浊。这种视觉形象可以与某些悲伤或复杂的音乐作品相联系,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xing the good with the bad”或“a blend of good and evil”,但这些表达没有“清浊同流”那样富有诗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清浊同流”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人文的复杂性。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理解和接受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在面对挑战时保持清晰的判断和坚定的立场。
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
我们不能让~、是非不分的现象存在。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曰北阳水。-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