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48
“假痴假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假装痴呆或愚蠢。它描述的是一个人故意表现出无知或愚蠢的样子,通常是为了逃避责任、避免麻烦或达到某种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假痴假呆”常用来描绘那些表面上看似愚笨,实则内心精明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故意装傻,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用来调侃某人的行为看似愚蠢但实际上有深意。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策略。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装疯卖傻”更强调故意表现出疯狂或愚蠢的状态,而“装聋作哑”则侧重于不回应或不参与。
“假痴假呆”作为一个成语,其具体词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它是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形成的,反映了人们对于故意伪装行为的观察和总结。
在**传统文化中,智慧往往与内敛和深藏不露相联系,因此“假痴假呆”有时也被视为一种智慧的体现,尤其是在需要避免直接冲突或保护自己的情况下。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狡猾、机智或不诚实行为的联想,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到一种策略性的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在面对困难决策时选择“假痴假呆”,以避免直接承担责任,这让我对这一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纷扰的世界里,他假痴假呆,心如明镜,笑看风云变幻。”
想象一个角色在紧张的谈判中突然表现出痴呆的样子,这种视觉形象可能让人联想到喜剧电影中的滑稽场景,而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轻松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laying dumb”或“acting stupid”,虽然意思相近,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假痴假呆”这个词汇在描述人们的行为策略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揭示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某些方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图。
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啥个假痴假呆!
她自己隐瞒了两匹次布,还~地向人家做报告。
1.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2.
【痴】
(形声。从疒(chuáng),疑声。本义:不聪慧;迟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癡,不慧也。字俗作痴。
【组词】
痴哑、 痴呆呆
3.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4.
【呆】
痴;傻。
【引证】
《红楼梦》-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组词】
呆霸王、 呆里撒奸、 呆串了友、 呆想、 呆人、 呆汉、 呆大、 呆老汉、 呆物、 呆性
暂时住在。
【引证】
《潘虎》-但这一来,我就不能在镇头市呆下去了。
【组词】
她喜欢呆在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