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00:5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0:50:37
堕马:字面意思是指马匹失去平衡而倒下,通常用于描述马匹在奔跑或跳跃时因失去控制而摔倒的情况。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这个词也可以比喻人或事物突然失败或崩溃。
堕马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马匹的实际摔倒。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比喻性的失败或崩溃。
在**古代,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因此堕马在文学和历史记载中频繁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马匹的重视。
堕马这个词给人一种突然和意外的感觉,常伴随着紧张和惊险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失控和失败,有时也带有悲剧色彩。
在观看马术比赛时,我曾目睹一匹马在跳跃障碍时堕马,那一刻的紧张和惊险至今难忘。
诗歌: 在风中驰骋的梦, 一瞬堕马,碎了星辰。
视觉:想象一匹马在草原上奔跑,突然失去平衡摔倒的画面。 听觉:听到马蹄声急促,随后是沉重的摔倒声和观众的惊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 off the horse”,但在比喻意义上,“fall from grace”更接近于堕马的比喻含义。
堕马这个词不仅描述了马匹的实际摔倒,还广泛用于比喻性的失败。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丰富的应用,反映了人们对突然失败和崩溃的共同认知。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类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堕】
损毁;败坏。
【引证】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堕军实而长寇仇。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不能以游堕事。
【组词】
堕圮、 堕泥、 堕域、 堕突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