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5:19
“乐善不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乐于做好事并且不知疲倦。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对行善的积极态度和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文学作品中,“乐善不倦”常用来形容那些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如慈善家、志愿者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善行或鼓励他人持续做好事。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伦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道德行为和慈善活动的持久性。
“乐善不倦”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乐于行善且不懈怠——始终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乐善不倦”与儒家提倡的仁爱精神紧密相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常被用来表彰那些在慈善和公益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温暖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无私、奉献和持续努力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生活中持续行善,传递正能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乐善不倦的邻居,他经常帮助社区中的老人和儿童,他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让我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服务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乐善不倦,如春日暖阳,温暖人心,永不倦怠。”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在公园里帮助孩子们学*,周围是温暖的阳光和欢笑的声音。听觉上,可以是一首温馨的歌曲,歌词中反复提到“乐善不倦”的精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aritable without ceasing”或“always doing goo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核心意义相似。
“乐善不倦”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赞扬,也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持续行善,传递正能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标杆,激励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仁义忠言,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虽不学古而暗于义,仁而爱人,~,其天性然也。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倦】
(形声。从人,卷声。本义:疲倦,劳累)。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集注-倦,疲也。 、 潘岳《西征赋》-倦狭路之迫隘。 、 《礼记·表记》-不继之以倦。 、 《论语》-居之无倦。 、 《汉书·严助传》-士卒罢倦。 、 《战国策·齐策四》-文倦于事。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劳苦倦极。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相公倦。
【组词】
困倦、 倦程、 倦飞、 倦怯、 倦惫、 倦闷、 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