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6:57
“渑池之功”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字面意思是指在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这个地方所取得的功绩。基本含义是指在特定地点或特定情况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或贡献。
在文学作品中,“渑池之功”常用来形容在某个关键时刻或地点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地点的重要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或历史讨论中,它会被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或成就。
“渑池之功”源自**古代历史,具体指秦朝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在渑池之战中大败秦军,从而保住了赵国的安全。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在特定地点或情况下取得的显著成就。
在文化中,“渑池之功”强调地点和情境的重要性,反映了人对历史和地理环境的重视。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对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的尊重和纪念。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英勇、智慧和重大成就。它激励人们在自己的领域中追求卓越,创造历史。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在一个关键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项目成功,同事们称我那次的贡献为“渑池之功”,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渑池之地,英雄挥剑,成就千古之功。”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战场上,英雄挥舞着长剑,士兵们奋勇作战,背景音乐是激昂的古筝曲,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渑池之功”的英勇和壮丽。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强调弱点或致命点,而“渑池之功”则强调在特定地点或情况下的显著成就。
“渑池之功”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强调了地点和情境的重要性,也激励人们在关键时刻追求卓越。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深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
【渑】
古水名 。源出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西北流至博兴东南入时水。时水的下游。亦称“渑水”。
【引证】
《左传·昭公十二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
2.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