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7:02
“渑池会”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历史。渑池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渑池县。历史上著名的“渑池之会”发生在公元前207年,是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在渑池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楚汉相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刘邦在会议上成功说服项羽释放了自己的父亲和妻子,从而为自己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文学作品中,“渑池会”常被用来象征智慧与策略的胜利,或者作为历史转折点的象征。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文学讨论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渑池会”直接来源于历史**,其词源清晰,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更多地被用于教育和文学领域,用以教育和启发人们关于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渑池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符号,代表了智慧和策略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它也是历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用以教育学生关于历史的选择和决策。
提到“渑池会”,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智慧。这个词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策略的赞赏。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策略时,它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以说明智慧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渑池会上风云变,智者刘邦计策深。”
结合历史剧或纪录片,可以更好地理解“渑池会”的历史背景和情境。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历史**或词汇,但类似的策略和智慧的运用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渑池会”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历史*,也象征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历史的深层含义。
1.
【渑】
古水名 。源出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西北流至博兴东南入时水。时水的下游。亦称“渑水”。
【引证】
《左传·昭公十二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
2.
【池】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水塘。
【引证】
《广韵》-池,停水曰池。 、 《中文大辞典》-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 、 《诗·大雅·召》-池之竭矣。 、 《诗·小雅·无羊》-或饮于池。 、 《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毋漉陂池。 、 《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掌沟渎浍池之禁。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组词】
游泳池;池苑、 池阁
3.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