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9:29
材质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指的是构成物品的物质或材料。它通常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属性,如硬度、重量、颜色、纹理等。在工程、设计、艺术和日常生活中,材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物体的外观、感觉和功能。
在不同的语境下,“材质”的使用有所不同:
“材质”一词源自汉语,由“材”和“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材”指的是木材或其他可用于制造的材料,“质”则指的是物体的性质或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材质”一词。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材质的选择和使用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偏好、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例如,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可持续和可回收的材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材质”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自然、手工艺术、工业制造等。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材料的温暖感觉,或是对高科技材料的未来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根据材质来选择衣物、家具或电子产品。例如,选择棉质衣物因为其透气性和舒适性,或是选择实木家具因为其自然美感和耐用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材质”融入描述自然或人工物品的诗句中,如:
晨露滴落,草叶的材质 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不同材质的纹理和颜色,如木头的年轮、金属的光泽、布料的编织。结合音乐,可以尝试用不同的乐器声音来模拟不同材质的质感,如用钢琴的清脆声音代表玻璃,用大提琴的深沉声音代表石头。
在不同语言中,“材质”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是相似的。例如,英语中的“material”和“texture”,法语中的“matière”和“texture”,德语中的“Material”和“Struktur”。
“材质”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对“材质”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材质”的正确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传达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1.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
2.
【质】
(形声。从贝,斦(zhì)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质,以物相赘也。 、 《战国策·赵策》-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后汉书·班超传》-遂纳子为质。 、 清·方苞《狱中杂记》-犹质其首。
【组词】
质库、 质作、 质鬻、 质录、 质卖、 质债、 质当、 质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