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3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35:47
词汇“牵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牵凿”字面意思是指牵引和挖掘。其中,“牵”通常指牵引、拉扯,而“凿”则指挖掘、开凿。结合起来,“牵凿”可能指的是通过牵引的方式进行挖掘或开凿的动作。
由于“牵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具体的劳动过程或工程活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特定的行业或领域中。
“牵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牵”和“凿”两个动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组合词汇并不少见,它们通常用来描述具体的动作或过程。
在古代,牵凿可能与大型工程如修建城墙、挖掘运河等活动相关。这些活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工程技术和劳动组织能力。
由于“牵凿”涉及劳动和工程,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辛勤劳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现代生活中,“牵凿”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工程或建筑领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牵凿”来比喻某种艰难的创作过程:
在文字的矿山中牵凿,
每一行诗句都是深邃的挖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工人们在山体中进行牵凿作业的场景,尘土飞扬,工具的敲击声回荡在山谷中。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牵凿”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动词来实现。
“牵凿”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体现了汉语中通过组合动词来描述复杂动作的特点。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凿】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凿,穿木也。 、 《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组词】
凿巾、 凿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