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0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05:42
词汇“牵力”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引申含义来进行分析。
“牵力”由两个汉字组成:“牵”和“力”。
结合这两个字,“牵力”可以理解为一种通过拉或引导产生的影响力或能力。
由于“牵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通过温和或间接的方式产生的影响。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技术或行业术语中。
由于“牵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记录。它可能是由“牵”和“力”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或表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牵力”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通过非强制手段产生深远影响的人或事物。例如,在强调和谐与间接影响力的文化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受欢迎。
“牵力”可能让人联想到温和、细腻和深远的影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