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1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16:56
“牵合傅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牵强附会,指不根据事实,勉强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或者把没有关联的事物硬说成有联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不合理的、勉强的联系。
在文学作品中,“牵合傅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严谨的论证或解释。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指出某人的解释过于牵强,缺乏说服力。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学术研究中,这个词用来批评那些不基于事实的推理或结论。
“牵合傅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逻辑和事实严谨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批评不严谨思维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实事求是”,因此“牵合傅会”这样的成语在批评不基于事实的推理时非常有用。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爆炸和假新闻的泛滥,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增加。
使用“牵合傅会”时,通常带有批评和否定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不严谨的推理和不诚实的辩论,可能会引起听者的不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指出某人在讨论问题时的不严谨,尤其是在需要基于事实的严肃讨论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牵合傅会非真知,实事求是方为道。”
想象一幅画面:两个人在辩论,其中一人试图将两个明显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而旁观者摇头表示不认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etching the truth”或“making a far-fetched connection”,它们都传达了一种不合理的联系。
“牵合傅会”是一个有力的批评工具,它提醒我们在表达和推理时要基于事实,避免不合理的联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吕氏月令》乃牵合傅会之书,柳子厚论之详矣。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3.
【傅】
(形声。从人,尃(fū)声。本义:辅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与俌略同。-傅,相也。 、 《汉书·贾谊传》。师古曰:“傅,辅也。”-傅,傅之德义。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郑伯傅王。
【组词】
傅父、 傅御、 傅弼
4.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