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5:53
怙恃(hù s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依靠和抚养。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父母,尤其是指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养育和保护。
怙恃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怙(hù)意为依靠,恃(shì)意为依赖。在古代文献中,怙恃常用来指代父母,如《诗经》中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句子,表达了失去父母的无助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怙恃的概念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和教育责任,同时也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
怙恃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安全感,它让人联想到家庭的温馨和父母的无私爱。
在个人生活中,怙恃的概念提醒我们要珍惜与父母的时光,尽孝道,同时也激励我们在成为父母后,要承担起养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
在诗歌中,怙恃可以用来表达对父母的深情:
怙恃之恩,深似海,
养育之情,重如山。
怙恃这个词让人联想到家庭照片中的温馨场景,或是父母轻声细语的安慰声。
在英语中,怙恃的概念可以用“parents”来表达,但怙恃这个词更强调了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和保护责任。
怙恃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但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了解和使用怙恃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1.
【怙】
(形声。从心,古声。本义:依仗,凭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怙,恃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左传·宣公十五年》-怙其俊才。 、 柳宗元《封建论》-怙势作威。
【组词】
怙气、 怙终、 怙势、 怙险
2.
【恃】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恃,赖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公羊传·桓公三年》-恃有年也。 、 《离骚》。注:“怙也。”-吾以兰为可恃兮。 、 《庄子·徐无鬼》-恃源而往者也。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 《战国策·赵策》-老妇恃辇而行。
【组词】
仗恃、 恃固、 恃势、 恃爱、 恃险、 恃宠作娇、 恃赖、 恃众、 恃宠、 恃才傲物、 恃功、 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