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4:51
依恃(yī s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依赖或依靠某人或某物。它强调了一种依赖关系,通常是指在情感、物质或精神上依赖他人或某种力量。
依恃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依恃常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这一用法延续至今。
在中国文化中,依恃有时被视为一种负面现象,特别是在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立的社会价值观中。然而,在某些情境下,如家庭关系中,依恃可能被视为一种正常的情感联系。
依恃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依赖、安全感或束缚感。它可能引发对过度依赖的担忧,也可能唤起对亲密关系的温暖感受。
在个人生活中,依恃可能体现在对家人的依赖,或在职业发展中对导师或同事的依赖。这种依赖关系可以是积极的,帮助个人成长,也可能是消极的,限制了个人的独立性。
在诗歌中,依恃可以用来描绘一种深情的依赖:
月光下,我依恃着你的肩膀,
星辰见证,我们的誓言。
依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紧紧依靠在另一个人身边,或者是一首温柔的歌曲,歌词中充满了对某人的依赖和信任。
在英语中,依恃可以对应到“rely on”或“depend on”,虽然在不同文化中,对依赖的看法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依恃是一个描述人际关系中依赖状态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人际关系中的依赖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依赖与独立之间寻找平衡。
1.
【依】
户牖间画有斧形的屏风。 同: 扆
【引证】
《仪礼·觐礼》-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 、 《周礼·春官·司几筵》-王位设黼依。 、 《荀子·正论》。杨倞注:“依,亦作扆,音同。”-居则设张容,负依而坐。 、 《礼记·曲礼下》。释文:“依,本又作扆。”-天子当依而立。 、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依。
2.
【恃】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恃,赖也。 、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 《公羊传·桓公三年》-恃有年也。 、 《离骚》。注:“怙也。”-吾以兰为可恃兮。 、 《庄子·徐无鬼》-恃源而往者也。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 《战国策·赵策》-老妇恃辇而行。
【组词】
仗恃、 恃固、 恃势、 恃爱、 恃险、 恃宠作娇、 恃赖、 恃众、 恃宠、 恃才傲物、 恃功、 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