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5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59:48
水害: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洪水、暴雨、海啸等)或人为因素(如水库溃坝、排水系统失效等)导致的水体泛滥,对人类生活、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现象。
水害一词由“水”和“害”两个字组成,直译为水的危害。在古代文献中,如《尚书》、《史记》中已有对水害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使用范围逐渐明确和扩展。
在**文化中,水害常与“水”的象征意义相关,如流动性、变化无常和生命的源泉。在社会背景中,水害的预防和治理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害往往带来负面情感,如恐惧、悲伤和无助。它也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
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亲眼目睹了水害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这让我深刻理解了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水害可以被描绘为“无情的波涛吞噬了宁静的村庄,留下的只有沉默的废墟和无尽的哀伤。”
水害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洪水泛滥的画面,听觉联想可能是暴雨和洪水冲击的声音。
在英语中,“水害”可以对应为“flood damage”或“water disaster”,在不同文化中,对水害的认知和应对策略有所不同。
水害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自然灾害的现实,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水害的含义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准备和应对类似的挑战。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