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5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50:04
政由己出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政治决策由自己做出”。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政治决策上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依赖外部力量或他人的意见。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一个领导者的果断和独立性,例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一个君主或将军的决策。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在处理事务时的自主态度。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国际关系,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国家政策的独立性。
同义词:自主决策、独立判断、独断专行 反义词:听命于人、随波逐流、依赖他人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汉语,没有明显的历史演变。它强调的是政治决策的自主性,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领导者的独立和果断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领导者应该有能力独立做出决策,不受外部干扰。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果断、权威和自信的形象。它可能激发人们对领导者的信任感,也可能引起对独断专行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决策时非常独立和果断的人。例如,一个朋友在处理个人事务时总是能够政由己出,不受他人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政由己出,风行水上,独步天下,无惧波澜。”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领导者独自站在高处,俯瞰全局的形象。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果断的命令声或决策会议的严肃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e decisions independently”或“act on one's own authority”,强调的是同样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政由己出 这个成语强调了政治决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反映了领导者的果断和独立判断。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这个成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领导者的决策过程。
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由】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引证】
《左传》-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
【组词】
由蘖、
3.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