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07
政纲:政纲是指政党或政治团体在选举或政治活动中提出的政治纲领,它包含了该政党或团体的政治目标、政策主张和行动计划。政纲通常是该政党或团体对选民的承诺,旨在指导其未来的政治行动和政策实施。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政纲可能被用作背景设定,展示某个时代的政治氛围或某个角色的政治立场。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政纲可能被提及,用以讨论政治、选举活动或某个政党的政策。 专业领域**:在政治学、国际关系等领域,政纲是研究政党行为和政治策略的重要文献。
同义词:政治纲领、政治宣言、政治计划 反义词:无(政纲是一个特定的政治术语,通常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词源:政纲一词源自汉语,由“政”和“纲”组成,前者指政治,后者指纲领或大纲。 演变:随着政治学的发展,政纲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从简单的政策列表发展到包含详细的政策分析和实施计划。
在民主社会中,政纲是政党与选民沟通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政党的价值观和政策方向。在选举期间,政纲的吸引力往往直接影响选民的投票行为。
政纲可能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如信任、期待、怀疑或失望,这取决于个人对政党或政策的看法。它也可能引发对政治体系和民主过程的深入思考。
在参与政治活动或选举投票时,了解不同政党的政纲是做出明智选择的关键。个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评估政纲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在创作中,政纲可以作为一个象征,代表权力、责任和承诺。例如,在小说中,一个虚构的政纲可能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元素。
政纲可能与政治**、选举海报、政治演讲等视觉和听觉元素相关联,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政治活动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政纲的概念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非民主国家,政纲可能不如在民主国家中那样受到重视。
政纲是政治沟通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反映了政党的政治理念,也是选民评估政党承诺和政策方向的依据。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政纲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更深入地参与政治讨论和决策过程。
1.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2.
【纲】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纲,维紘绳也。 、 《书·盘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 《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纲纪四方。 、 《诗·大雅·卷阿》-四方之纲。 、 《书·序》-举其宏纲。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纪纲之仆。 、 《韩非记·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
【组词】
纲挈目张、 纲提领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