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0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08:49
投桃报李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你送给我桃子,我回赠你李子”。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以礼相待,互相回报对方的好意或恩惠。它强调的是一种互惠互利、礼尚往来的社交原则。
在不同的语境中,“投桃报李”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句话原本是描述一种自然界的互惠现象,后来被引申为人际交往中的互惠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投桃报李”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回报。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强调人际关系和谐的场合。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温馨和和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互助。它鼓励人们在社交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对他人给予的善意做出积极的回应。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朋友在我困难时伸出援手,后来我有机会帮助他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投桃报李”的意义。这种互惠的行为不仅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让我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桃花笑, 投我以桃报李娇。 情深意重互为伴, 人间处处有温情。
想象一幅画面:春天里,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两个人在花丛中互相赠送果实,这种场景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互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reciprocity”或“give and take”,虽然它们没有“投桃报李”这样具体的意象,但也表达了互惠互利的概念。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促进社会和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既戒以修德之事,而又言为德而人法之,犹~之必然也。
1.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2.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3.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4.
【李】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引证】
《说文》-李,李果也。 、 《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