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1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14:46
“催科”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术语。根据字面意思,“催”通常指催促、促使,“科”可以指科目、分类或法律条文等。结合起来,“催科”可能指的是催促完成某项科目或法律条文相关的工作。
由于“催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古代文献或法律文书中,它可能指的是催促执行法律条文或完成某项官方任务。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法律专业文献或特定文化背景的讨论中。
“催科”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官方文书和法律执行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主要在特定领域或文献中出现。
在古代**,法律和官方文书的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催科”可能与官方的权威和效率有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或法律专业领域。
“催科”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与官方、法律相关的事务联系在一起。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形象和他们的职责。
由于“催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直接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将“催科”用于描绘古代官员的形象:
古道西风瘦马,
官员催科忙。
法律条文严,
百姓心中慌。
由于“催科”与古代官方事务相关,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形象、古代文书和法律条文。视觉上可能是古代官员的画像或古代文书的图片,听觉上可能是古代官方场合的背景音乐。
由于“催科”是一个较为特定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涉及到官方催促或法律执行的概念。
“催科”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官方事务和法律执行的特点。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法律制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催】
(形声。从人,崔声。本义:催促,促使)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室人》-交徧催我。 、 《侯成碑》-鸿仪催零金。 、 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组词】
催比、 催并、 催迸、 催科、 催命鬼、 催索
2.
【科】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科,程也。 、 《论语·八佾》-为力不同科。 、 《论衡·幸偶》-与此同科。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组词】
科品、 科荣、 科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