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1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19:20
“昭聋发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使聋子都能听见,使昏聩的人都能明白”。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言论或信息非常强烈、震撼,以至于连听觉有障碍的人都能感受到,思想迟钝的人都能理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言论或信息的影响力极大,能够唤醒人们的意识,使人深刻领悟。
在文学作品中,“昭聋发聩”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强烈震撼力和深刻启示意义的言论或**。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它可能会被用来描述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或观点。
同义词:振聋发聩、震撼人心、发人深省 反义词:平淡无奇、不痛不痒、无关痛痒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振聋发聩”更强调声音的震撼力,而“昭聋发聩”则更侧重于思想的启迪和影响。
“昭聋发聩”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文学和哲学思想。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强烈启示意义的言论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描述强烈影响力的通用词汇。
在**文化中,“昭聋发聩”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启蒙”和“教化”概念相联系。它强调言论或信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深远影响,与儒家强调的“教化人心”相契合。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震撼和启发。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深刻改变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言论或**,如历史上的伟大演讲、重要科学发现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昭聋发聩的时刻,比如听一位环保活动家的演讲,让我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参与相关活动的决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昭聋发聩,
夜空深邃无垠。
思想如流星划过,
点亮心灵的黑暗。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演讲者在台上激情演讲,台下的听众表情震撼,仿佛被某种强大的力量所触动。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那些能够激发人内心深处的交响乐或合唱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ye-opening”或“mind-blowing”,它们都用来形容那些能够给人带来深刻启示和震撼的经历或信息。
“昭聋发聩”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影响力。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注重在表达中传递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希望能够触动他人的心灵。
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
1.
【昭】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昭,日明也。 、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组词】
昭式、 昭列、 昭衍、 昭亮、 昭美
2.
【聋】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聋,无闻也。 、 《庄子·逍遥游》-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
3.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4.
【聩】
先天性耳聋。后泛指耳聋。
【引证】
《说文》-聩,生而聋也。从耳,贵声。 、 《东坡志林》-蕲州庞君安常善医则聩。 、 《国语·晋语四》-聋聩不可使听。
【组词】
聩眊
昏聩,不明事理。
【引证】
皮日休《耳箴》-近愚则聩。 、 孔尚任《桃花扇》-开聋启聩。
【组词】
聩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