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0:33
潜身缩首 的字面意思是指身体隐藏起来,头部缩回,形容人畏缩不前或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和身份。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采取的回避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潜身缩首 常用来描绘胆小或懦弱的角色,如在战争或政治斗争中选择逃避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社交场合中过于害羞或不自信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它可能与回避型人格障碍相关。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行为态度时各有侧重,潜身缩首 更强调身体动作上的隐藏和回避。
潜身缩首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潜”和“缩”都是动词,分别表示隐藏和收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潜身缩首** 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和“谦逊”有关,但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缺乏勇气和责任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消极和压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的人,这可能会影响我对这类人的看法和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在团队项目中潜身缩首的同事,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这影响了团队的整体表现和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阴影下,他潜身缩首, 心中的火焰,却未曾熄灭。”
视觉上,潜身缩首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蜷缩在角落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沉默和回避对话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rink back”或“cower”,它们在描述回避行为时与潜身缩首有相似的含义。
潜身缩首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行为和态度时非常形象,它不仅揭示了人的外在行为,也反映了内在的心理状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1.
【潜】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潜,涉水也。 、 《易·乾龙》-潜龙。 、 《诗·小雅·正月》-潜虽伏矣。 、 曹植《情诗》-游鱼潜绿水。 、 《书·洪范》-沈潜相克。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潜龙腾渊。
【组词】
潜水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缩】
(形声。从糸(mì),宿声。糸,细丝,与绳索有关。本义:捆束)。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緜》-其绳则直,缩版以载。 、 《说文》。朱曰:“许书之乱字皆治也,理也。此说解及尔雅之乱,正谓治理。”-缩,乱也。 、 《仪礼·乡饮酒礼》-磬阶闲缩霤。 、 《仪礼·乡射礼·大射仪》-十纯则缩而委之。 、 《仪礼·士丧礼》-绞横三缩一。 、 《礼记·檀弓》-冠缩缝。 、 《礼记·丧大纪》-布绞缩者一。
4.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