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0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08:44
词汇“玉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玉躬”字面意思是指像玉一样洁白无瑕的身体或身躯。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人的身体或姿态优美、高贵。
“玉躬”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玉的崇拜,玉在古代**象征着纯洁、高贵和永恒。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
在**传统文化中,玉被视为吉祥和美德的象征。因此,“玉躬”一词也承载了这种文化内涵,常用来赞美人的外在美和内在品质。
该词汇给人以高雅、纯洁的情感联想,常与美丽、高贵的人物形象相联系。
在现代生活中,该词汇较少使用,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遇到并加以应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玉躬如雪映月华,翩翩起舞动人心。”
结合古典音乐和古代绘画,可以想象一位身着古装的女子,玉躬如玉,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如用“如玉”来形容人的美丽和高贵。
“玉躬”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语言的丰富性。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躬,身也。 、 《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 、 《论语》。孔注:“直身而行。”-吾党有直躬者。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躬腠胝无胈。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鞠躬不敢息。 、 《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 、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组词】
躬体、 躬先士卒、 躬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