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5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2:45
怜念:这个词由“怜”和“念”两个字组成。怜,意味着同情、怜悯;念,意味着思念、挂念。结合起来,怜念指的是对某人或某事的同情和思念,通常带有深厚的情感色彩。
怜念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词源可以追溯到“怜”和“念”两个字的原始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怜念的含义逐渐丰富,从简单的同情和思念发展为包含更多情感色彩的词汇。
在**文化中,怜念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相联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对他人的关怀。在社会背景中,怜念也常被用来描述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支持。
怜念这个词给我带来温暖和关怀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以及那些在远方默默思念的亲人。
在我的生活中,怜念常常体现在对家人的关心和对朋友的帮助上。例如,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会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表达我的怜念之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怜念:
月光下,怜念如潮水般涌动,
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如星辰般闪烁。
怜念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和柔和的音乐,如钢琴曲《月光》,它能够唤起内心深处的温柔和关怀。
在英语中,怜念可以对应为“compassion”和“longing”,这两个词分别表达了同情和思念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怜念的表达方式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情感联系是共通的。
怜念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情感表达,也让我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怜念,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1.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 、 《尔雅》-矜憐抚掩之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独不怜公子姊邪? 、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喜且怜之。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 清·袁枚《祭妹文》-所怜者。
【组词】
可怜、 怜见、 怜拯、 怜鉴、 怜闵
2.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