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5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58:54
“乞怜摇尾”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动物在寻求同情或帮助时表现出的卑微、讨好的姿态。字面意思是指像狗一样摇尾巴以示讨好,引申为人在困境中向他人乞求怜悯和帮助的样子。
“乞怜摇尾”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观,源自人们对狗在寻求主人关注时摇尾巴行为的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特别是在他们处于弱势或需要帮助时的表现。
在许多文化中,狗被视为忠诚和顺从的象征。因此,“乞怜摇尾”这个词汇在社会背景中常常带有贬义,暗示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和独立性。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他们的无助和渴望得到帮助的情景。这种联想可能会影响我对这些人的同情和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表现出“乞怜摇尾”的行为,而是努力保持自尊和独立性。我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保持自尊和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词汇:
在寒风中,他乞怜摇尾, 渴望一丝温暖,一份关怀。 但世界冷漠,无人驻足, 他的心,渐渐冰封。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流浪汉,他的眼神充满了无助和渴望。在音乐中,这个词汇可能让我联想到悲伤的小提琴曲,表达出一种无助和渴望的情感。
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汇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相似的,都是形容人在寻求帮助时的卑微姿态。
通过对“乞怜摇尾”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保持自尊和独立性,同时也让我们对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抱有更多的同情和理解。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 、 《尔雅》-矜憐抚掩之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独不怜公子姊邪? 、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喜且怜之。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 清·袁枚《祭妹文》-所怜者。
【组词】
可怜、 怜见、 怜拯、 怜鉴、 怜闵
3.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4. 【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