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1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3:59
“甲必丹”是一个源自马来语的词汇,原词为“Kapitan”,意指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社区中,由当地政府任命的华人领袖或首领。这些领袖通常负责管理华人社区的内部事务,如调解纠纷、征税、维护秩序等,并在必要时代表华人社区与当地政府沟通。
在文学作品中,“甲必丹”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有权势、有智慧的华人领袖形象,如在陈达的小说《甲必丹》中,甲必丹是一个深受社区尊敬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指代某个领域的权威或领导者。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甲必丹”则可能被用来具体指代某个历史时期的华人社区领袖。
同义词:领袖、首领、头目、管理者 反义词:平民、下属、随从
“甲必丹”源自马来语“Kapitan”,这个词又源自葡萄牙语“Capitão”,意为船长或首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社区中被广泛使用,并逐渐演变成指代华人社区领袖的专用词汇。
在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中,甲必丹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不仅是社区的领导者,也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者。他们的存在有助于维护华人社区的团结和文化特色,同时也促进了华人社区与当地社会的融合。
提到“甲必丹”,我联想到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权威的形象,他们通常是社区的灵魂人物,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决策,保护社区的利益。这种形象给人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过甲必丹,但在阅读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时,我经常遇到这个词汇。它让我对东南亚华人社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甲必丹”:
在古老的街道上,甲必丹的影子
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庇护着
那些寻求安宁的灵魂。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甲必丹站在古老的华人社区中心,周围是忙碌的居民,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高大。背景音乐可能是传统的**乐器演奏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甲必丹”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社区领袖角色可能被称为“酋长”、“长老”或“市长”。
通过对“甲必丹”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东南亚华人社区的历史和文化。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华人社区的领导者,也反映了华人社区在异国他乡的适应和融合过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1.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
2.
【必】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标杆;标准。
【引证】
《说文》-必,分极也。
3.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 《书·禹贡》-砺砥砮丹。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 《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组词】
丹矸、 丹砂、 丹砾、 丹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