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4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43:17
词汇“甲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指的是盔甲和兵器,尤其是指用于战争的防护装备和攻击工具。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描述战争、军事装备或者武术的场合。
“甲械”字面意思是指盔甲和兵器。其中,“甲”指的是古代战士穿的防护衣,通常由金属片或皮革制成,用以保护身体;“械”则指的是各种兵器,如刀、枪、剑等。
在文学作品中,“甲械”常用于描绘古代战争场景,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常有提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或军事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研究、古代兵器收藏等,这个词汇仍然有一定的使用频率。
“甲械”一词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盔甲”和“兵器”来分别指代防护装备和攻击工具。
在**古代,甲械不仅是军事装备,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高级将领和贵族往往拥有更为精美和坚固的甲械。
提到“甲械”,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勇士的英勇以及历史的沧桑。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庄严的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甲械”这个词汇较少直接应用,除非是在参与历史重演、古装剧拍摄或者军事模型收藏等活动中。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中,可以使用“甲械”来增加历史感和氛围:
铁甲寒光映日辉,
长矛短剑战鼓催。
甲械声中英雄泪,
千古江山一梦回。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战场上,战士们身披甲械,手持兵器,金属碰撞声、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armor and weapons”(英语)、“armure et armes”(法语)等,都指代类似的军事装备。
“甲械”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战争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过去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1.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
2.
【械】
(形声。从木,戒声。本义:脚镣手铐一类的刑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械,桎梏也。 、 《通俗文》-拘罪人曰桁械。谓穿木加足曰械,大械曰桁。 、 《后汉书·吴传》注-在手曰械。 、 《汉书·娄敬传》-械系敬广武。 、 清·方苞《狱中杂记》-三缢加别械。 、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地上刑械。
【组词】
械送、 械索、 械节、 械解、 械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