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2:02
词汇“劫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劫逌”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劫逌”的字面意思是遭遇灾难或困境,其中“劫”指的是灾难、劫难,“逌”则是遭遇、遇到的意思。结合起来,“劫逌”描述的是不幸或灾难的遭遇。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劫逌”常用来描述人物在逆境中的经历,如《左传》中有“劫逌之难”这样的表述,用来形容国家或个人遭遇的重大灾难。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其身影。
“劫逌”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劫”在古代有劫掠、灾难的意思,“逌”则是遭遇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劫逌”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一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仍保留其原有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面对劫逌时的坚韧和勇气。例如,古代的士人常以“劫逌”来比喻自己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奋斗,这种精神在后来的文化传承中得到了体现。
提到“劫逌”,我联想到的是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不易。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让人思考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希望。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直接使用“劫逌”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文学作品时,常常能感受到这个词汇所传达的深刻意义。它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坚强和乐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劫逌”:
岁月如梭,劫逌频仍,
心怀希望,不畏前程。
提到“劫逌”,我联想到的是古代战场的画面,或是历史文献中描述的灾难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号角声或哀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劫逌”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遭遇灾难”或“经历困境”在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汇。
通过对“劫逌”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词汇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古雅词汇不仅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还能让我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1.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2.
【遌】
意外相遇。
【引证】
《说文》-遌,相遇惊也。 、 《尔雅·释诂》。注:“心不欲见而见曰遌。”-遌,见也。 、 《楚辞·怀沙》-重华不可遌。 、 班固《幽通赋》-乘高而遌神兮。
【组词】
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