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5:29
“有声无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表面上听起来有声音,但实际上并没有实质内容或效果。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行为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缺乏真正的内涵或实际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有声无实”常用来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缺乏深度的作品或言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的承诺或言论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实际行动或结果。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某些政策或倡议只是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有声无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形式与实质关系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文学批评扩展到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
在**文化中,强调“实”与“虚”的区分,认为实际行动和实质内容比空洞的言辞更为重要。因此,“有声无实”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失望和不满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揭示了表面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强调对某事物或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承诺很多但实际行动很少的人,这时我会用“有声无实”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话语如春风拂面,却有声无实,未曾触及心田。”
想象一个空旷的房间里回荡着空洞的回声,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象征“有声无实”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talk and no action”,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相似的意思,即只有言辞没有行动。
“有声无实”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批评工具,它帮助我们识别和批评那些缺乏实质内容的事物或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宗事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失望也。
1. 【有】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实】
(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實,富也。 、 《小尔雅》-实,满也,塞也。 、 《墨子经上》-实,荣也。 、 《素问·调经论》-有者为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 、 《孟子·梁惠王下》-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 汉·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 《韩非子·亡征》-公家虚而大臣实。
【组词】
殷实;实核、 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