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8:37
劫道:字面意思是指在道路上抢劫行人或车辆的行为。基本含义是指在公共道路或交通要道上进行非法的财物掠夺。
“劫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劫”指掠夺、强取,“道”指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使用频率和语境上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劫道常与江湖、武侠等元素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和法律的缺失。在现代社会,劫道作为犯罪行为,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
“劫道”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危险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暴力和不法行为,影响人们对社会安全的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提高警惕,避免在偏僻或不安全的地方行走,以防遭遇劫道等危险情况。
在创作中,可以将“劫道”作为故事情节的转折点,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冲突性。
在不同文化中,“劫道”这一概念都有对应的词汇和法律定义,但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可能有所不同。
“劫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变迁,也揭示了社会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增强语言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1.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