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0:24
劫胁: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劫”通常指暴力夺取或强迫,而“胁”则指威胁或逼迫。结合起来,“劫胁”意味着使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强迫某人做某事,通常带有负面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劫胁”常用于描述犯罪行为或极端情况下的强迫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受到的压力或威胁。在法律或安全领域,“劫胁”可能特指具体的犯罪行为,如绑架或敲诈。
同义词:威胁、逼迫、胁迫、恐吓 反义词:保护、援助、支持、鼓励
同义词中,“威胁”和“恐吓”更侧重于言语上的恐吓,而“逼迫”和“胁迫”则更强调行动上的强制。
“劫”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暴力夺取的含义,如“劫掠”。“胁”字则源自身体部位,引申为威胁。这两个字结合形成“劫胁”,其含义和用法在历史中相对稳定。
在许多文化中,“劫胁”行为被视为严重的犯罪,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与不安全和恐惧感联系在一起。
提到“劫胁”,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危险、恐惧和无助。这个词在情感上通常引起负面反应,因为它涉及暴力和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使用“劫胁”这种极端手段解决问题,而应寻求和平和法律途径。
在诗歌中,可以将“劫胁”用于描绘黑暗或危险情境,如:
夜幕下,风声劫胁, 星辰隐匿,恐惧蔓延。
视觉上,“劫胁”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街道、紧张的面孔和紧握的武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紧张的呼吸声、尖叫和警笛。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coerce”或“threaten”,德语中的“zwingen”或“bedrohen”,都与“劫胁”有相似的含义,但具体用法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劫胁”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用于描述极端的暴力或威胁行为。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情境。在学习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们应意识到其负面含义,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此类行为。
1.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2.
【胁】
(形声。从肉(月),劦(xié)声。本义: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腋下之名也。其骨谓之肋,牲体则谓之拍。-胁,两膀也。 、 《素问·至真要大论》-两胁里急。 、 《管子·版法》。注:“盾或著之于胁,固曰胁盾。”-兵尚胁盾。 、 《仪礼》-脊胁肺肩在上。 、 明·魏禧《大铁椎传》-右胁夹大铁椎。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越天都之胁。
【组词】
胁胑、 胁窝里、 胁不沾席、 胁骨、 胁衣、 胁肢、 胁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