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3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34:07
指恰巧遇上那个时机。
淮海秦少游论曰: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
若自桐归毫以三祀之十二月者,则~,而非有所取尔。
1.
【适】
(形声。从辵(chuò),啻(chì)声。本义:往,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適,之也。 、 《汉书·高帝纪》-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 、 《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 、 《尔雅》-适,往也。 、 《书·盘庚》-民不适攸居。 、 《诗·小雅·四月》-爰其适归。 、 《诗·魏风·硕鼠》-适彼乐土。 、 《周礼·小行人》-使适四方。 、 《礼记·内则》-以适父母舅姑之所。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 宋·苏轼《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组词】
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 适野
2.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