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8:00
词汇“刑无等级”是一个较为专业的法律术语,主要用于描述一种法律制度或原则,即在法律面前,不论身份、地位、财富等因素,对所有人的刑罚都是平等的,没有等级之分。
“刑无等级”字面意思是指刑罚不因人的社会地位或身份而有所区别,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强调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同样的法律标准下接受审判和处罚。
“刑无等级”这一概念源于古代法家的思想,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平等性。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这一原则逐渐成为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础。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刑无等级”的实现程度各不相同。在一些社会中,这一原则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而在另一些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法律的平等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这一词汇往往让人联想到正义、公平和法治,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它强调了法律的普遍性和平等性,有助于建立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法律案件或社会问题时提及“刑无等级”,以此来表达对法律公正性的期望和要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法律的天平上,刑无等级,正义的光芒照耀每一个角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法官在法庭上公正地审理案件,背景是庄严的法庭和公正的天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法庭上的宣判声和法律条文的诵读声。
在不同文化中,“刑无等级”这一原则的实现程度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法治国家,这一原则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而在一些传统社会中,法律的平等性可能受到挑战。
“刑无等级”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原则,它强调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在学习和理解这一词汇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还能够反思和评价现实中的法律实践。这一原则对于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等】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等,齐简也。
4.
【级】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及声。本义:丝的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本谓丝之次弟,故其字从系。引申为凡次弟之称。”-级,丝次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