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5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55:50
外公: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母亲的爸爸,即母亲的父亲。在中文里,它是一个亲属称谓,用于称呼和指代母亲的爸爸。
外公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通常是在家庭和亲属关系的讨论中。在文学作品中,外公可能被描绘成一个慈祥的老人,或者是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角色。在口语交流中,提及外公时,往往伴随着温馨或尊敬的情感色彩。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社会学中,外公可能被用来分析家庭结构和亲属关系。
同义词:外祖父、姥爷(北方方言) 反义词:外婆、外祖母(外公的配偶)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地域和文化*惯,例如“姥爷”在北方方言中更为常见。
外公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外”和“公”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外部”和“男性长辈”。在古代汉语中,亲属称谓较为复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逐渐简化,外公成为了一个普遍接受的称谓。
在**文化中,外公通常被视为家庭中的重要长辈,享有尊敬和爱戴。在一些传统节日或家庭聚会中,外公的角色尤为重要,他往往是家庭智慧和传统的象征。
提及外公,我联想到的是温馨、慈爱和安全感。外公往往是一个给予孩子无限关爱和支持的长辈,他们的形象常常与温暖的回忆和家庭的美好时光联系在一起。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外公总是耐心地教我做手工,他的手艺非常精湛。每当我完成一个作品,他都会给予我鼓励和赞美,这些经历对我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外公”:
外公的手,如同老树的根,
深深扎进我童年的土壤。
每一道皱纹,都是岁月的诗行,
讲述着过去,也编织着未来的梦想。
想象一幅画面:外公坐在摇椅上,手中拿着一本旧书,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脸上,周围是安静的午后时光。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安心。
在英语中,“外公”对应的是“maternal grandfather”或“grandpa on my mother's side”。不同文化中,对于外公的称呼和角色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戴。
通过对“外公”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作为亲属称谓,它不仅连接着血缘关系,也承载着文化和情感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彼此。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