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2:51
刑拘:字面意思是指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刑事拘留措施,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审判或者继续犯罪,依法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刑拘可能被用来描绘紧张的情节或突出人物的困境,如“他的命运在一夜之间急转直下,从自由人变成了刑拘对象。”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刑拘可能被简化为“被抓”或“被拘留”,如“他因为涉嫌诈骗被刑拘了。”
专业领域:在法律专业领域,刑拘是一个精确的法律术语,用于描述具体的法律程序和权利义务。
同义词:拘留、羁押 反义词:释放、保释
词源:刑拘一词源自古代的法律制度,其中“刑”指刑法,“拘”指拘禁。 演变**:随着法律制度的发展,刑拘的定义和适用范围逐渐明确和规范化。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刑拘可能被视为法律权威的体现,也可能引发对司法公正性的讨论和反思。
刑拘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个人自由的丧失和法律的介入,可能引发对个人权利和社会正义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刑拘通常是新闻报道中的词汇,与犯罪、法律程序等相关。
在诗歌中,刑拘可以被用来象征束缚和限制,如“自由的鸟儿被刑拘在铁笼之中,渴望着天空的广阔。”
视觉:刑拘可能让人联想到警察、手铐、监狱等图像。 听觉:可能让人联想到警笛声、法庭审判的声音等。
在不同语言中,刑拘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是普遍存在的。
刑拘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涉及法律知识,还与社会正义、个人权利等深层次议题相关。通过对刑拘的学和分析,可以增进对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理解。
1.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
2.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