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3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34:05
“保状”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种书面保证,即由某人或某机构出具的正式文件,用以保证某事的真实性、合法性或某人的行为。这种保证可以是法律上的,也可以是道德或商业上的。
在法律语境中,“保状”可能指保释保证书,即在刑事案件中,保证人向法院提供的书面保证,确保被告在保释期间遵守相关规定。在商业领域,它可能指供应商或服务提供者向客户提供的质量保证书或服务保证书。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一种承诺或誓言的形式。
“保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保”字意为保证、担保,“状”字意为形式、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法律和商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含义和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保证和承诺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行为。因此,“保状”作为一种正式的保证形式,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体现了诚信和责任感,是社会秩序和商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状”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和严肃的感觉,它代表了责任和承诺。在个人层面,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信任和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购买家电时收到过商家的保状,这让我对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感到放心。
在诗歌中,可以将“保状”用于描述一种深情的承诺:
在这张纸上,我写下保状, 承诺无论风雨,都将与你同行。
视觉上,“保状”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的文件,上面有严肃的字迹和印章。听觉上,提到这个词可能会让人想到法庭的庄严氛围或商业谈判的正式语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uarantee”或“warranty”,它们在商业和法律语境中使用,但具体的形式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保状”这个词在法律和商业领域中非常重要,它代表了诚信和责任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