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5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53:19
“保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负责保存、看管某物,确保其安全不受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它通常涉及到对物品的存储、维护和保护。
“保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保持”和“管理”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对物品的保存和看管。
在传统文化中,“保管”常与责任和信任联系在一起。例如,家族中的可能会将重要的家族物品交给年轻一代保管,以此传递责任感和家族荣誉。
“保管”一词给人以安全、可靠和负责任的联想。它暗示了一种承诺和信任,让人感到放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被委托保管朋友的贵重物品,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保管”一词背后的责任感和信任。
在诗歌中,可以将“保管”融入对自然美景的描述,如:“月光下,我保管着这片宁静的湖面。”
在英语中,“保管”可以对应为“custody”或“safekeeping”,虽然含义相似,但在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特别是在法律语境中。
“保管”一词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涉及到物品的保存,还涉及到责任、信任和安全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保管”一词对于传达准确的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管】
(形声。从竹,官声。本义: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改用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
【引证】
《说文》-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 《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 、 《淮南子·原道》。注:“管,箫也。”-建钟鼓,列管弦。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组词】
管色、 管儿、 管弦、 管说、 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