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28: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28:48
词汇“嚣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下是对“嚣音”这一词汇的分析:
“嚣音”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由“嚣”和“音”两个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临时构词。从字面上理解,“嚣”通常指喧哗、吵闹,而“音”则是声音的意思。因此,“嚣音”可以理解为吵闹的声音或喧哗的声响。
由于“嚣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没有固定的使用方式。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创造性地使用这个词来描述一种特别吵闹或不和谐的声音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比如描述一个非常喧闹的聚会或市场。
由于“嚣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临时构词,用于特定的语境或文学创作。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嚣音”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声音现象,比如在描述节日庆典、市场交易或集体活动时的喧闹声。
“嚣音”可能带给人一种嘈杂、不安或烦躁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都市生活、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混乱的社交场合。
由于“嚣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描述特定的声音场景时,可以使用类似的词汇来传达相似的意境。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嚣音”来描绘一个充满活力但又略显混乱的场景,比如:
在喧嚣的市集中,
嚣音如潮水般涌来,
人们的欢笑声,
小贩的叫卖声,
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个充满各种声音的场景,如繁忙的市场、热闹的节日庆典或孩子们的游乐场,以此来体现“嚣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嚣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吵闹的声音,但具体的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
“嚣音”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它的使用范围有限,主要用于特定的语境或文学创作。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描述声音场景,但它的实用性相对较低。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更为常见和标准的词汇会更加恰当。
1.
【嚣】
(会意。从棘,从页。棘(jí),众口。页,人头。表示众口喧嚣。本义:喧哗,声音响而闹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嚣,嚣声也。气出头上。 、 《周礼·司武虎》-禁其门嚣者。 、 《左传·成公十六年》-在陈而嚣。 、 《左传·昭公三年》-湫隘嚣尘。 、 《国语·楚语》-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 《诗·小雅·车攻》-选徒嚣嚣。 、 《左传·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组词】
嚣争、 嚣湫、 嚣鄙、 嚣号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