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6:54
喧嚣(xuān xiā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声音大而杂乱,环境吵闹不安。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群、市场、城市等地方的嘈杂声,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活动或**的混乱和吵闹。
喧嚣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细微差别:
喧嚣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喧”字意为大声,而“嚣”字意为吵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喧嚣”一词,用以形容各种吵闹的场景。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喧嚣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喧嚣有时被视为繁荣和活力的象征,而在现代社会,喧嚣可能被视为城市生活的一种常态,有时甚至被视为压力和焦虑的来源。
喧嚣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混乱、不安和压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喧嚣也可以带来积极的联想,如节日的喜庆和人群的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喧嚣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例如,我曾经在一个喧嚣的市场中迷失方向,那种嘈杂的声音和拥挤的人群让我感到非常不适。然而,有时喧嚣也能带来一种独特的体验,如在音乐节上,喧嚣的音乐和人群的欢呼让人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
诗歌: 喧嚣的城市,夜幕低垂, 灯火辉煌,人潮涌动。 车辆的喇叭,人群的喧哗, 交织成一幅繁忙的画卷。
视觉:喧嚣可以让人联想到繁忙的街道、拥挤的市场或热闹的节日场景。 听觉:喧嚣的声音可能包括车辆的喇叭声、人群的交谈声、音乐的节拍等。
在英语中,喧嚣可以对应词汇如“noise”、“clamor”或“hubbub”。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使用情况与汉语中的喧嚣类似,都用来形容吵闹和混乱的环境。
喧嚣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用法。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杂乱和环境的吵闹,还反映了人们对于不同场景的情感反应和文化认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喧嚣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周围的世界。
1.
【喧】
(形声。从口,宣声。“宣”有“宣扬”义,也有表义作用。本义:声音大而嘈杂)。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喧,大语也。 、 陶潜《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北周·庚信《同州还》-上林催猎响,河桥争渡喧。 、 宋·王安石《金山寺》-夜风一何喧,大舶双橹。 、 陆游《喜雨》-蛙蛤徒自喧,蛟龙卧如蛰。
【组词】
喧议、 喧埃、 喧吓、 喧卑、 喧哄
2.
【嚣】
(会意。从棘,从页。棘(jí),众口。页,人头。表示众口喧嚣。本义:喧哗,声音响而闹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嚣,嚣声也。气出头上。 、 《周礼·司武虎》-禁其门嚣者。 、 《左传·成公十六年》-在陈而嚣。 、 《左传·昭公三年》-湫隘嚣尘。 、 《国语·楚语》-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 《诗·小雅·车攻》-选徒嚣嚣。 、 《左传·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组词】
嚣争、 嚣湫、 嚣鄙、 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