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5:14
墟土:字面意思指的是废弃的、无人居住的土地,或者是经过战争、自然灾害等破坏后留下的荒凉土地。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失去了原有功能和活力的土地。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墟土常用来象征衰败、荒凉或历史的沧桑,如“古城墟土,风烟依旧”。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墟土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提及,通常是指荒废的土地或遗址。
专业领域:在考古学或历史学中,墟土可能指代古代遗址或废墟,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对象。
同义词:废墟、荒地、荒原
反义词:沃土、繁华、生机
词源:墟土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墟指的是废弃的村庄或城市,土则指土地。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墟土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废弃或荒凉的土地。
在某些文化中,墟土可能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的脆弱。在社会背景中,墟土可能与战争、灾难等负面**相关联。
墟土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哀伤和沉思,联想可能包括历史的沧桑、自然的无情以及人类的努力与复兴。
在个人经历中,墟土可能与旅行中见到的废弃村庄或历史遗址相关,这些经历可能激发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在诗歌中,墟土可以用来描绘一种荒凉而美丽的景象:
墟土之上,风吟古调, 岁月无声,遗迹斑驳。
结合图片,墟土可能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沙漠或废弃的古城;结合音乐,可能是低沉的大提琴声,唤起对历史沉思的情感。
在不同文化中,墟土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uins”,同样指代废弃的建筑物或遗址。
墟土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语言的丰富性,还反映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墟土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们对历史和社会的认知和感悟。
1.
【墟】
(本作“虚”。形声。从土,虚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孔子家语》-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
【组词】
墟土、 墟垒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