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1:54
“倜傥不羁”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倜傥”和“不羁”两个词组成。其中,“倜傥”形容人风度翩翩、洒脱不凡;“不羁”则指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结合起来,“倜傥不羁”形容一个人既有着优雅的风度,又有着不受世俗约束的自由精神。
“倜傥”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原指人的仪表风度;“不羁”则源于《左传》,原指马不受控制。两者结合后,逐渐演变成形容人的性格特质。
在**传统文化中,“倜傥不羁”常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尤其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这种特质被赋予了浪漫和自由的色彩。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自由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不受世俗束缚、追求个性和自由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和生活方式都充满了倜傥不羁的气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如风中柳,倜傥不羁,舞动着自由的灵魂。”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那些自由奔放的画作或摄影作品;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那些节奏自由、旋律奔放的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ree-spirited”或“unconventional”,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一种不受传统约束的自由精神。
“倜傥不羁”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描述人物性格和艺术风格时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准确地运用到实际交流和创作中。
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为人~,轻财尚义。
1.
【倜】
a.超然或特出的样子;b.疏远的样子。
【引证】
洒脱,不拘束。
【引证】
、
2.
【傥】
(形声。从人,党声。本义: 洒脱不拘,不拘于俗)。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注:“无行检也。”-赞陈汤傥荡。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
【组词】
倜傥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羁】
(会意。从网(罒),从革(皮革),从马。合起来表示用皮革制成的网络来把马络住。本义:马笼头)。
同本义。
【引证】
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红牛缨绂黄金羁。
【组词】
羁縻、 羁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