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7:42
“不羁之士”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那些不受传统束缚、自由奔放、个性独立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行为不受常规限制,追求自由和个性表达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不羁之士”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反叛精神、追求自由的人物,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那些行为放荡不羁、不受社会规范约束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描述那些具有高度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的人。
“不羁”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原指马不戴辔头,自由奔跑。后来引申为人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状态。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独立精神和反叛性格的人。
在**文化中,“不羁之士”常被赋予一种浪漫和英雄主义的色彩,如古代的侠客形象。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追求个性和自由的年轻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自由、勇敢和创新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敢于挑战现状、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老师,他就是一个不羁之士。他从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尝试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像风一样自由,不羁之士的心,穿越山川河流,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骑着马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人,背景是广阔的天空和连绵的山脉。在音乐中,我可以联想到一些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的音乐,如摇滚乐。
在英语中,“不羁之士”可以对应为“free spirit”或“rebel”。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常用来形容那些追求自由和个性的人。
“不羁之士”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自由和个性的价值。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欣赏那些敢于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羁】
(会意。从网(罒),从革(皮革),从马。合起来表示用皮革制成的网络来把马络住。本义:马笼头)。
同本义。
【引证】
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红牛缨绂黄金羁。
【组词】
羁縻、 羁勒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