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0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02:49
“备尝艰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充分体验了困难和艰辛”。这个成语强调了经历过重重困难和挑战,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团体在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过程中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在文学作品中,“备尝艰难”常用来描绘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感染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经历的同情或敬佩。在专业领域,如商业、科研等,它可以用来描述项目或研究的艰难过程。
“备尝艰难”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坚韧不拔和克服困难的重视。
在**文化中,“备尝艰难”体现了对坚持和毅力的推崇。这种价值观在社会中广泛传播,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坚持到底。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最终取得成功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朋友在创业过程中备尝艰难,但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最终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备尝艰难的路,终见花开满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在崎岖山路上攀登的画面,音乐可以选择激励人心的背景音乐,如《勇往直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 through hardships”或“endure difficulti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
“备尝艰难”这个成语不仅是对经历的描述,更是一种对坚韧和毅力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坚持和勇气。
尼职居显要,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而备尝艰难。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尝】
(形声。从旨,尚声。“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 、 《礼记·曲礼》-臣先尝之。 、 《论语》-不敢尝。 、 《汉书·礼乐志》-百鬼迪尝。 、 《诗·小雅·甫田》-尝其旨否。
【组词】
尝酒;尝食、 尝酎
3.
【艰】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gèn)声。本义:土难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艰,土难治也。
4.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